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知识,带你探索人性的奥秘。
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缺的人,或许凤毛麟角;但觉得自己从不缺爱的人,恐怕更是寥寥无几。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从未感受过爱的人,更容易虐待小动物并报复社会”。确实,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着一种心理变态。
变态心理并非凭空产生,它往往源于从小缺乏爱的滋养和浸润。
对变态心理的研究,早在公元前4、5世纪的古希腊就开始了。希波克拉底医生对变态心理进行了描述和研究,试图用当时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人的心理异常现象,并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病原因。
约公元前一世纪,阿斯克列皮阿德斯率先用“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专业术语来表述变态心理。
在中国古代,对“狂”这一病名已有记载,而《黄帝内经》则是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变态心理进行医学描述的典籍。
【埃里希·弗洛姆】美国心理学家指出:
“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亚伯拉罕·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认为:
“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会产生被尊重的需要,被爱的需要。”
从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观点中,我们可以发现,爱是一种生物本能,每个人都需要这种情感与身体触达,以激发更为高级的生物属性。
造物主赋予人类爱的情感体验,或许是为了让人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以爱的力量变得强大。
从另一个角度看,爱似乎还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因为缺乏爱可能导致人在各方面的畸形与不正常,爱或许是必不可少的,人始终与机器属性有明显区别。
许多犯罪行为都与情感的畸形和不健全有密切关联。如果没有被激发、模仿、体验爱这种强烈的情感,人的心理几乎可以被判定为不健康和不健全。
想要了解虐待行为,对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这种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异常与正常的对照中更清楚地观测到人的心理本质,也就是从揭示心理现象开始,可了解心理与大脑的依赖关系。
心和大脑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当人在实际生活中遭遇冷漠、挫折、暴力、冷暴力、责打、辱骂等恶性情节时,各种反应汇聚到大脑后,大脑会为了规避这些伤害而发出身体指令。
例如,规避和封锁自己的情绪情感,身体上变得强硬僵直,以时刻抗打击的防守姿态准备着,在冷暴力期间,会完全关闭自己的内心,断绝与外界的沟通交流。
久而久之,施暴者给予被施暴者的种种方式和感受,就会深深地烙印在被害者的内心深处,并转化为潜在意识,等待释放出来。
当一个人长期处在冰冷环境中,其情绪、情感、身体、心理都会受到严重戕害。这种戕害发展到最后,就会综合形成一种大脑警戒状态,使其始终对外部环境充满仇恨和怨愤。
在日常生活中,日后无论其他人是否对被害人造成威胁,都会被心理已经失去正常状态的被害人所埋怨并记恨。
又因为被害人心理上遭受极度创伤,所以也变得极度敏感,加之生活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就会认为所有人都在害他,受害者心理也叠加进来,让心理状态更为失衡。
种种压力叠加之下,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和内心状况将极大地远离正常标准,而陷入怪异、恐怖状况,这时往往就会出现虐待猫狗、报复社会等极端行为。
心理学家们认为,当深受心理创伤的人将这些怪异行为展现在公众面前时,他实际上不仅仅是在做某一件事情,而是在他的潜意识里,有一种想要被人了解和知晓的冲动,长久以来所受的委屈和痛苦,他希望被人们看到和评判。
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自我拯救和呐喊。
而当这种怪异的“呐喊”行为发生在人们身边时,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谴责和批判,而是在制止之后,充分了解其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和背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也才能真正拯救一个人。
无论原因如何,我们都应以悲悯的心态明白,变态者的状态并不是天生的。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转载请注明来自抚顺市中旅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本文标题:《心理学:虐猫、虐狗、报复社会的变态心理,都是从童年缺爱开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