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法国大革命之前的法国,笼罩在封建、专制和腐朽的波旁王朝统治之下。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如同明朝的“木匠皇帝”朱由校,只顾自己的享乐,不顾百姓的生死。那句“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充分暴露了他对民众生活的漠不关心。
1789年,路易十六企图增税并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引发了巴黎市民的愤怒,他们攻克了象征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这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启。这场革命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还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历经41年,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帝国时期的《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规范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精髓。
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相继执政,代表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在这其中,拿破仑的崛起尤为引人注目。他在土伦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雅各宾派的赏识,并逐步崭露头角。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成功发动雾月政变,结束了大革命以来各派势力轮流坐庄的形势,成为法国最高统治者。
在他的统治期间,拿破仑先后五次击败反法联盟,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保护了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并不是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因为在此之后,法国经历了两次波旁王朝的封建复辟。
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随后在莱比锡会战中再次遭受重创。1814年3月31日,反法联军占领巴黎,4月11日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并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波旁王朝第一次复辟,路易十八成为复辟后的首位国王。
然而,1815年2月26日,拿破仑离开厄尔巴岛重返法国,3月20日抵达巴黎,路易十八落荒而逃,拿破仑再次称帝。欧洲各国立即组织第七次反法同盟,并于6月18日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进行决战,法军大败。这次战役是曾在欧洲叱咤风云的拿破仑一世的最后一战,他的战败标志着拿破仑时代的终结。
随后,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路易十八重登王位。1824年路易十八去世后,弟弟查理十世继承王位,成为第二次复辟的波旁王朝第二位国王。查理十世对立宪、民主、革命等相当仇视,他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巴黎人民的不满,最终引发了1830年的七月革命。7月29日,起义者控制了巴黎,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被委任为摄政官。8月7日,路易-菲利浦即位,建立了金融资产阶级统治的七月王朝(又称“奥尔良王朝”),第二次复辟的波旁王朝被推翻。
波旁王朝的覆亡,象征着君主专制的进程彻底停顿,七月王朝开始一个君主立宪时代。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没有实权,只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至此,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结束,象征民主、自由、博爱的法国三色旗终得飘扬。
虽然拿破仑的滑铁卢之战成了失败的代名词,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并未结束,它的影响深远,改变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历史进程。
转载请注明来自抚顺市中旅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本文标题:《拿破仑的滑铁卢之战成了失败的代名词,但法国大革命并未结束 》